查看原文
其他

知否知否?自是花中第一流。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教你怎样活出花样人生

新读写 2020-09-10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在央视《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胡夏和郁可唯以曲融情,唤醒李清照经典之作,这首《知否知否》,也是胡夏与郁可唯首次进行原创音乐的合作,并在现场合体首唱。当二者声音融为一体时,仿佛浑然天成,恰到好处。太好听了!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那句“知否知否”的试问

让我们听见李清照的青春里

那一丝丝若隐若现的愁伤

而在这惆怅的背后

也让我们看到千古第一才女的“花样人生”


  

具有“林下之风”的李清照

一生辗转飘零

父亲被贬,丈夫早逝,晚年孤苦

经历百般尘世淬炼

她,依然活出了绚烂如花的一生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是李清照写闺中生活的一首小词,

有研究者推断大概作于十五六岁左右。

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

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意,

充分体现了李清照多愁善感的才思情致。


韩偓曾写过《懒起》诗:

“昨夜三更雨,今朝一阵寒。

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

李清照不愧为才女,

与韩诗类似的情形却能写得细腻别致,

让人产生一种新鲜感。




李清照出门在诗书之家,

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

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

从小浸润于文学艺术的熏陶

李清照视界开阔,气质不凡

年少时,

她热爱大自然,喜欢无拘无束

不像别的闺阁淑女一样“宅”在屋里

而是喜欢到处走走停停

去深切细微地感知生活

在满塘荷花里泛舟

却“沉醉不知归路”而“误入藕花深处”

便有了这首著名的《如梦令》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酒醉、花美、还有舟上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

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

青春之欢畅,跃然纸上 


 

待到少女初长成

又遇翩翩美少年之时

一首《点绛唇》

写尽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见的

惶遽、含羞与好奇


《点绛唇·蹴罢秋千》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她摇荡着秋千,

忽然撞见了一个目光,

灼灼其华那是在某个阳光午后

她“倚门回首”,万般娇羞,

装作是把“青梅嗅”

少女窥人之态婉然眼前


后来

她与长她三岁的太学生赵明诚结婚

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

俩人爱好相同、志趣相投

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

这种只羡鸳鸯不羡仙的美满生活

也映照出李清照最“小女人”的娇俏一面

比如这首《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吾与花孰美?”的探问

可以看出这时的李清照

和恋爱中的很多女孩一样也会撒娇、卖萌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这一句对于爱人内心的揣摩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流露出她的自矜、好胜,

以及对爱情的执着

 

心心相印、情笃爱深的一双人

因为丈夫外出求学

独留思妇凭栏望眺

朝夕相伴的的丈夫久盼不归,

怎不教她愁情满怀

眼看相思一天比一天厚

她执笔写下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此刻,她不是借酒消愁,

也不是悲歌当泣她想如何来消除这愁闷呢

而是借游览以遣闷,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她不把自己的这种愁苦归咎于对方的离别

而是相信对方也在思念着自己

这种相思之苦毫不扭捏

反而饱含相互信任的一腔深情


 

夫妇俩也曾远离尘世,隐居山野

她与丈夫醉心艺术,怡然自得

此时的她,写下的是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鹧鸪天·桂花》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于幽静之处,不惹人注意,

只留给人香味淡黄色的桂花,

并不鲜艳,但体态轻盈

这首词为桂花“正名”的同时

也抒发了李清照自己的幽情

那“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的桂花

正是她傲视尘俗的正直性格的写照

 

后来政坛风云莫测

不安与纷乱自此惨淡开始

而李清照的人生也急转直下

平静如水的日子成为过往

清照隽永含蓄的风格,一变而为沉郁苍凉

这首《蝶恋花》

流露出她对失陷了的北方的深切怀恋


《蝶恋花·上巳召亲族》


永夜恹恹欢意少。

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

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

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

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花莫笑,春将老

“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对于家国破败的感伤、沉痛都流诸笔端


 

渐入暮年的李清照,守着孤清的小院落

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

凝集心头,无法排遣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

她吟出浓缩了一生的《声声慢》


《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园中开满了菊花,却没了采撷之人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尝尽人生苦楚的她

一直在“寻寻觅觅”

仿佛漂流在海洋上的一叶扁舟

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情思和寂寞

而文字正是温养她心灵的一方沃土

才有了如今历经千年风霜

而愈加芬芳的经典代代流传



但是,“九万里风鹏正举”

婉约才女也有豪情万丈


近一千年前,“靖康之变”后

南宋朝廷为金兵所迫

一路南下溃逃,内忧外患

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在颠沛流离中

写下这首《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借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

隐寓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

借词中的“蓬莱三仙岛”

寓意自己心中的乌托邦

这份对自由的渴望

对光明的向往

造就了李清照豪迈激昂的人生态度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在朝局动荡的年代

李清照感愤自己身为女流的无奈

更有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愤懑

一句“九万里风鹏正举”

影射著名爱国将领岳飞

体现了她不安于既定的命运

渴望冲破束缚,翱翔于自由的天地


 

有人用“半生阳光半生冷”

形容这位出生名门

却命运跌宕的女词人 

尽管李清照更为人熟知和传诵的

多为婉约诗词

但她的巾帼英气

亦昭彰着她的性格

柔情中有清狂,婉约中见豪放

也因此获得“闺阁中之苏辛”的盛赞


赵明诚因平定逃兵扰乱有功

起知江宁府,却又因怯战罢守

二人游于芜湖之上

舟行至乌江项羽自刎处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千古流传的《夏日绝句》

对南宋统治者进行讽喻

语出惊人,字字珠玑,直抒胸臆

字里行间透出的一股正气

将她“不满足称雄于闺阁,更要与男儿比肩”的野心

展现得淋漓尽致

 

即使在茕茕孑立的晚年,李清照依然心系家国

朝廷派出使臣韩肖胄和胡松年出使金朝


《上枢密韩肖胄诗》(节选)


子孙南渡今几年,飘零遂与流人舞。

欲将血汗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


她满怀激情为二公送行

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沉浮紧紧联系在一起

表达了反击侵略、

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充满了关念故国的情怀

正可谓

“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作为乱世中的一代佳人

李清照内心的笃定无人能及

她的每一首词都是一剂良药

其中蕴含的美好与抚慰

让感同身受的人们

拥有对抗尘世孤冷与虚空的力量

 

1155年李清照逝去,

享年七十二岁

遗半生烟雨,半世落花

不管是青春芳华岁月静好

还是晚境寥落身世浮沉

在不同阶段不同年岁

她都活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活出花一样的绚烂与高洁

千年之后,余芳犹在




来源:cctv经典咏流传。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